【輻射致癌】手機發射站下頂樓戶一家患癌 K Kwong:從不在升降機內講電話【附手機輻射自保方法】 (TOPICK 14/5/2021)

輻射問題離我們不遠,住在手機發射站下頂樓戶更要小心。香港大學化學系博士K Kwong(鄺士山博士)近日在其facebook呼籲大家注意家居輻射問題,並指出手機輻射的危害,以及住近天台發射站的風險。TOPick亦曾訪問上水住近手機發射站的頂層住戶,5年間一屋3人全都患上癌症,疑與發射站的輻射有關。

K Kwong日前發文透過6件事,呼籲市民要注意家居輻射帶來的危害。他憶述,朋友16歲的兒子經常在訊號不佳的房間玩電話,多年前患腦癌離世。同時,他亦以自身經驗及習慣帶出輻射的影響:-

  • 從不在升降機內講電話,因為訊號很弱,手機要加強電流才接收到訊號,故發射出來的輻射水平會特別高。
  • 打電話的時候,會盡量把手機面向發射站。
  • 每次行山至青山山頂發射站時,就會很頭痛,離開山頂後才不再痛。

當被問及是否「住近電纜的人患癌機會較高」時,他亦引用外國一項研究表達其真確性,強調是有機會致癌的。K Kwong直言自己買樓的話,一定不會考慮在大廈天台發射站下面那兩層的單位。

天台安裝21支手機發射站 頂層住戶三人先後患癌

TOPick曾訪問住在上水太平邨平易樓頂層住戶廖氏一家,業主廖先生的妹妹、父親分別患惡性腦膠質瘤及食道癌,先後離逝;當時其媽媽亦患肺癌,並出現腦癌先兆。後來廖先生才發現屋頂天台安裝了21支基站,連同邨內其他樓宇的另外4支,全邨約有25支,而緊貼其單位的天台,有12支。

其後,他得悉同住平易樓中高層單位的一位中學同學,與自己的妹妹均患惡性腦膠質瘤,於2014年去世,時間上很接近,令他更相信家人患癌與發射站有關。當時年僅30歲的妹妹在毫無先兆下患上腦癌,由發病至去世只有18個月,令他內疚沒及早發現被安裝手機發射站。

本港每年約有逾200宗患腦部及中樞神經系統的癌症新症。廖先生引述醫管局2009年數據指,當年約1,000宗腦癌個案中,只有約70宗是其妹所患的惡性腦膠質瘤,可以說是十分罕見。他質疑:「為何在短時間內,同一樓宇會有兩個人患這樣罕有的病?」

單位高頻電磁波屬極度關注級別

平易樓於1989年入伙,住在頂樓的廖氏一家早已居住上址。2002年大廈天台開始裝設手機發射站,但廖家並不知情;直至2012年,即基站使用10年後,廖家女兒證實患上惡性腦膠質瘤,父母之後亦相繼患食道癌和肺癌。

廖先生曾以數千元購入測試儀器,驗到單位內有逾3,000微瓦高頻電磁波。按德國建築生物學院(IBN)2008年修訂的指引,睡眠區若驗到每平方公尺逾1,000微瓦高頻電磁波,已屬極度關注級別,而平易樓24至27樓都分別驗到2,000至9,000微瓦。

通訊辦曾派員到廖先生家中實測,指輻射水平遠低於標準,但事主和專家均質疑本港現行標準太寬鬆。據資料顯示,本港採用的ICNIRP標準在1998年制定,容許限值為900萬微瓦,相對內地及俄羅斯的標準10萬微瓦,高出90倍;相對德國IBN的標準,則高出8,999倍。通訊局強調,經諮詢衞生署後,採用ICNIRP的建議作為輻射安全標準,並指ICNIRP的建議普遍被美加、澳洲,以及新加坡、日本、南韓等國家使用。

專家:天綫有機會「滲漏」電磁波

當時城大電子工程學系副教授曾劍峰表示,電訊商在安裝手機發射站時,需符合通訊局的要求,包括發射站天綫的「主帆」會以120度向下,射到街上,不會以直接以90度射向下層住戶。但天綫的「旁帆」有機會「滲漏」電磁波,加上天綫日久失修,有機會「移位」。市民接收的輻射量與發射站的距離有絕對關係,例如與發射站相距10米,所接受的輻射量只會為原本的百分之一。因此,頂層住戶所接收的輻射自然較多。

自保方法

應志浩指,已有研究指長時間使用手機「煲電話粥」會增加患腦膠質瘤或腮腺癌風險。曾劍峰亦教路,錫紙和金屬等物料均可反射輻射,市民可在家中用金屬物料自製「休息區」,阻擋輻射。

手機輻射5招自保:

原文連結

Leave Reply